在第45個植樹節來臨之際,3月10日上午,秭歸縣組織開展春季義務植樹活動,縣“四大家”領導、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及“互聯網+義務植樹”網上報名群眾共千余人參加活動,拉開了全縣春季義務植樹序幕。
在茅坪鎮明珠大道與芝茅路互通和茅坪鎮長嶺村兩個義務植樹點現場,干部職工和當地群眾揮鍬鏟土、挖穴施肥、覆土回填、扶苗圍堰、提桶澆水,一派火熱植樹場景,經過1個多小時的奮戰,接連植下銀杏、櫻桃、紫薇、紅葉石楠等2000多株。
在植樹現場,林業局機關干部職工齊心協力、一鼓作氣按質按量完成了100多株植樹任務,并協助其他單位植樹或進行技術指導。“作為林業人,帶頭做好植樹造林工作我們義不容辭,更重要是在踐行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理念方面作表率。”生態保護修復股干部李源說。
近年來,秭歸縣以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為契機,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依托“雙重”項目實施,堅持全域全員行動,大力開展國土綠化,全力打造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四季見彩的生態宜居環境,“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綠”的多彩畫卷在屈鄉大地不斷呈現。
據介紹,2022年,秭歸縣全民直接或間接參與義務植樹就達到18.9萬人次,栽植或撫育株樹75.5萬株,完成人工造林0.3萬畝,封山育林2萬畝,退化林修復6.7萬畝,成功創建1個省級“森林鄉鎮”,3個省級“森林鄉村”。
2023年,結合全市增花添彩行動,秭歸縣將以建成省級森林城市為目標,以“一軸兩線四環”(長江兩岸主軸,國道G348和省道S255沿線,環香溪河、吒溪河、童莊河流域及芝茅路周邊)和1城11鎮(鄉)60個村為重點,全面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和長江岸線生態修復,為建設宜昌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和三峽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增香添色,貢獻秭歸力量。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何寶喜、通訊員李愛華